虛實之間 陳漢娜
近年「ig女神」氾濫,挾着這頭銜旳少女多如恆河之沙,但真正擁有個人特色、令人過目不忘的人實在少之又少。這天在日本街頭第一次看到陳漢娜(Hanna)本人,淡淡的粉紅色妝容並未有刻意蓋着眼下的小雀斑,拍照時的眼神帶點淺藍色的憂鬱更令人印象深刻。但到訪談時的Hanna又變成一個活潑、說到喜歡的事就變成「開籠雀」的少女。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陳漢娜?


迷霧中的出路
兩年前開始她的模特兒生涯,到最近成為電影演員,都是無心插柳的結果。臨近畢業的時候也許是人生中一個迷惘的階段,Hanna回想當時也不清楚該如何走自己的事業路。「大學畢業後本來打算做與藝術相關的幕後工作,從沒想過會全職做幕前。後來公司安排我拍《貪狼》,拍攝時就覺得演員這工作很特別和有挑戰性,所以以後也希望向演員方向發展,也想挑戰電影的幕後工作。我特別喜歡Xavier Dolan的電影,他自編自導自演第一部電影《I killed my mother》,看他的戲會學到很多。」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有時準備好的計劃也趕不上突如其來的變化和機會。
表象與現實
日本一直都是香港人選擇外遊地點時的頭幾位。櫻花、動漫、傳統建築⋯⋯總有一樣能吸引你的目光。Hanna也不例外,尤其讀設計的她一直十分欣賞日本人對細節的一絲不苟。「日本人很喜歡自已的國家,在一些很基本的事上也有好好設計,例如他們的城市規劃、垃圾分類等等⋯⋯這些都是我很欣賞的。」不過生活下來卻有不慣:「其實不怎麼享受,因為在這邊比香港少很多工作,太輕鬆反而有壓力。延伸思考也開始明白日本人那種壓力,這其實也源於他們的一絲不苟,有時會太固執而不會變通,決定了一個方法就要貫徹始終,有時真的會被他們激死。」有時去旅行往往只看到表象,大家都抱着「你睇我好,我睇你好」的心態,但實際在當地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演員的專屬拼圖
談到她如何看待演員這身分,Hanna沉思一會,然後眼神清澈而堅定地說:「做演員不是做明星。我覺得做演員是一件可以認識自己和學做人的工作。每一次做一個角色都要好好地了解她,去思考如何詮釋她。」演員能以別人的身分活一次,以角色的腦袋為自已擴闊思考空間,虛與實開始重疊,也許是個了解自己的機會。「當真正去演一個角色時,會好像發現了另一個自己,沒想過我也可以做到這些事。」Hanna在充滿可能性的虛擬世界中遊走,撿起虛構角色的一角,回到現實中放在屬於自己的拼圖裡。到底是虛還是實也不重要,因為它們都是陳漢娜的一部分。
Photo JIM CHAN;
stylist KEN LAW;
text Phoebe Lee;
wardrobe DIOR & FE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