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的那些我 鄧月平
人類肉眼有5億7600萬像素,但很多時候卻看不清自己。鄧月平(Larine)告訴你她看到自己有四個性格,一直埋藏在心中。她並非刻意掩飾,而是她根本沒有方法向大家展現。性感、奇怪都只是你看到的一小部分,然而她的內心世界卻遠比她的年齡龐大,只要你一開始聽,就會不知不覺地捲進她那深不見底的故事。

埋藏的四個我
一開始準備了關於電影的問題,但當她說起自己的性格時:「我心入面有一個老人家、一個女仔、一個男人,同埋一條蛇。」霎時令人大感疑惑,放下原本準備的問題,開始說起她那令人着迷的內心世界。「我大部分時間係女仔,做番個小朋友,有時我又會好似老人家,好鍾意照顧人,會煮飯,會煮嘢食畀動物食,擔心朋友食得飽唔飽,着得暖唔暖。」20歲出頭,便有着不一樣的心思,但最多可以說是成熟顧家的女孩子,但又如何稱得上奇怪呢。「蛇,係自我保護,用呢種動物去幫我解決我唔想面對嘅嘢,好似係鬧交咁。男人,有時我嘅行為舉止好似男人,其實因為我有啲缺乏父愛,同埋以前好鍾意公公,覺得佢好man,一個女仔實在唔夠強,所以我想有個男人喺心入面幫自己。」聽着聽着,覺得她還了解得自己很透徹,說起了一般人不會說上的話,更何況她是一個女藝人。這種坦白,這種愛恨分明,卻難以傳達給大眾。

承認的勇氣
大家都有種「主流」的興趣,然後演藝圈就會推出符合大家「口味」的藝人。商業因素卻苦苦地圈起了藝人的真實性格,鄧月平也不例外。「着少啲啦,多人睇啲㗎。」過去就鎖死了她的形象,平日訪問自然繼續圍繞這些表面的話題,然後就只剩下片面的形容詞。「我鄧月平係一個敢做敢認嘅人。」收起性感,鄧月平選擇多方面發展,演戲、唱歌,最近更籌備出書,繼續將更多的自己帶到群眾眼前。走多元化路線的鄧月平,也代表着那個有無數興趣的她。
她想過做社工、想過做尼姑、想過做香港小姐、想過做演員,更真實地做過持牌催眠師。經驗和心態的變化,比起同齡人豐富,除了職業外,興趣亦比人「與別不同」。「我好鍾意觀察,特別鍾意睇人哋行路,因為行路可以睇到一個人嘅心情,開心會輕快,唔開心會行得比較重。」聽起來有點詭異,卻貫徹其奇怪的個性,雙眼如同看清自己性格般清澈。「有啲人話我冇腦,有時我睇番我都會認。每個人面向社會都有好多面,與其笑我,不如發掘吓自己另一面。」或者鄧月平比大家多一份勇氣,一份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完美的勇氣。
「我最大嘅目標,係冇目標,哈哈。」這句話又突然回到屬於21歲的她,然後看着手錶那過了的一小時,在鄧月平的心底裡繞了一圈。正如她相信的吸引力法則,她正在努力地展現自己,吸引着大家的注意。


Photo DAISY CHEN;
styling KEN LAW;
hair MR Y;
makeup KINNY LEE;
interview & text Kingston;
wardrobe Sandro, monki, iblues & american ea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