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性別定型 展現真摯自我|專訪 RECTO 創辦人 Jiyoun Jung 及 Co-creative Director Paik Suk Chung
一件簡單的衣服,在外行人眼中有男女性別之分,但每件衣服對設計師來說,任何人皆能穿著。隨著年代變遷,不少品牌對性別定位都為中性,不論男女,甚或其他性別人士都可擁有不同類型的穿搭,就連男性穿著裙子都不再是新奇事! RECTO 秉承著中性服飾打入市場,跳出性別定型的框架以設計不同類型的衣物供大眾選擇。不少明星也有選購 RECTO 的服裝,香港有女歌手謝安琪著用,韓國有國民初戀 IU 著用,可見品牌知名度於亞洲不能看少!ELLE MEN HK 今次邀來韓國品牌 RECTO 創辦人 Jiyoun Jung 及 Co-creative Director Paik Suk Chung,一起訴說品牌概念及發展方向。


1.你能介紹下 RECTO AW23 背後的設計靈感嗎? 哪一部分是你最愛的?
AW23 系列由精緻態度和風格之間的共同概念開始。 以探索時尚與禮儀互相協調,創造完整及優雅的美學。將服裝結合大膽的珠寶、獨特的輪廓及一絲性感,通過真實的外觀來展現禮儀帶出的優雅。系列以亮片、人造毛皮、陳年皮革和 shetland wool 等代表性物料為特色,為整體設計增添刺激和完整性。另外,透過各種物料來汲取靈感並融入大膽的元素,我希望這個系列可以激勵佩戴者和賦予他們權力。
2.你使用 “RECTO” 作為品牌名稱是因為聽起來比較正式和中性,與模糊男女服裝的品牌界限的形象概念一致。 現在,性別中立的時尚已經成為主要趨勢,你對性別流動性有甚麼看法?
在 RECTO ,我處理女裝和男裝,服裝並不受傳統性別界限。我們從廣泛的框架汲取靈感,模糊特定服裝之間的性別界限,從而找到了樂趣,男性可以穿女裝的配飾,女性也可以穿男裝的夾克。 我個人風格與 RECTO 的風格也沒有明顯不同,優先考慮現代及經典元素,同時為每個設計注入前衛個性。 RECTO 透過採用性別流通的時尚方法,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及前瞻性的潮流及其他品牌交流。




3.韓國的時尚環境對你有甚麼影響? 如何避免陷入刻板印象?
在 RECTO 中,雖然商業可行性很重要,但品牌的創造力對其生存更加重要,這是我們重視建立業務結構的原因。當中令設計師、營銷人員、商品和銷售團隊都可保持密切溝通並維持最佳的協作及平衡,透過與其他品牌合作,我們能確保品牌不單在商業上可行,而服裝亦是創新的時尚設計。
4.你最喜歡甚麼設計元素?
亞洲的時尚品牌多數以多樣文化元素融入其設計而聞名,從該地區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汲取靈感。儘管如此,我們保持高水準的設計品質,同時提供合理的價格範圍,有助提高品牌的競爭力。 透過包容該地區獨特文化,然後創造出既引人注目又具有文化意義的設計。




5.你希望穿 RECTO 的人會有什麼感覺?
對我來說, RECTO 的風格超越了傳統的性別規範,代表了 RECTO 美學將會有更廣闊的未來。它涉及所有的性別人士,融入傳統異性的元素,如配戴女裝珠寶的男性或穿著男裝外套的女性,以宣揚服裝的包容性。 與此同時,我對未來服裝的框架有高度期望,以重視精緻的細節為首要目標。
6.你最興奮是和哪位名人一起工作?
世界著名的足球運動員 Son Heung-min 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著名韓國名人,他在機場穿著 RECTO 外套的時尚外表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讚賞。他的服裝引起了公眾的熱烈反應,進一步鞏固 RECTO 作為當代時尚前沿的聲譽。另外,有天在社交媒體上看見 Hailey Bieber 穿著 RECTO 的針織上衣並張貼了帖子,這也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歷。




7.你認為韓國潮流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獨立設計師品牌的發展? 為甚麼?
過去五年,韓國品牌經歷了重大轉變。 以前,全球對韓國文化的興趣有限,而今天,首爾已經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國際公認的創意城市。 K-wave 現象源自於 K-pop ,然後擴闊到電影、戲劇和時裝,每個行業都因此而受到深遠影響。韓國人快速吸收和整合能力催生了創新的亞洲文化,並在多個領域培養令人興奮的協同作用。我認為,最近有更多時尚行業充滿多元化的轉變,主要因為大眾越來越認識到亞洲人如何為全球文化景象帶來活力。 亞洲人不僅在時尚作出重大貢獻,而且在音樂、電影、美食和其他文化方面也是。 因此,我們已經成為了全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可以分享一下 RECTO 的下個目標嗎?
我們正計劃增加品牌的全球曝光率。 我們相信,為客人創造獨特而難忘的體驗至關重要,致力尋找創新方法來展示我們的設計,與大家互動。在 RECTO ,我們透過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背景來打破設計界限;接受和參與新技術來彌補技術差距。 此外,RECTO 透過實踐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將環保材料納入設計並優先考慮保護環境的責任,希望對世界產生正面影響,而且鼓勵大家一起實踐。


Interview by Kasa Leung
Coordination Lane Craw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