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活在世界末日前的想像 | 台灣當代藝術家張騰遠

世界末日,對你而言是甚麼模樣?台灣當代藝術家張騰遠以「鸚鵡人登陸香港」為個展主題,描述鸚鵡人來到末日後的香港考古。這個著名的末日考古系列奇幻荒誕,是張騰遠對未來幻想的投射,並從中加入對當代文化的反思,是次邀請到張騰遠作遠洋對談,他以「未來、現在、過去」形容作品,你又有甚麼感受?
 


不同人對末⽇的想像不盡相同,但大半也離不開絕望、滅亡。張騰遠卻認為這代表⼀切能重來,是「重⽣的希望」,亦能由他來制定世界邏輯,在那個末⽇裡,世界能重新開始,並謹慎樂觀地選擇更好的未來⽅向。 他希望可藉由鸚鵡⼈在他的世界裡探索、聚焦其所感興趣的各項議題。在他的末日中,世界是⾊彩斑斕,這讓人減退沉重感覺,同時亦帶有一絲怪異,令人反思。




至於為何選擇鸚鵡作為外星人,因為鸚鵡會模仿人類,但又不明白所模仿的聲音意義,於是其帶有模仿與誤解的含義。張騰遠希望藉由鸚鵡⼈來點出世界的荒謬,⽽當中其最感興趣的荒謬就是現實與虛幻的邊界消逝。


⽣活在當代的我們,每天都會從各種媒體、管道接收大量訊息,但漸漸地,我們卻不再容易分辨其真實性,當中真實與虛幻的邊界逐漸消失。⽽這也是其選擇採⽤「虛構故事」的⽅式切入創作的原因。他想透過虛構來反映真實裡的荒謬,或是荒謬裡的真實。




是次香港個展,他特意選擇「發現新起源地」參展,因作品以寶⽯造型作載體, 帶有香港像寶⽯般耀眼的意味,⽽鸚鵡⼈發現新起源地一事,亦暗⽰香港電影對
其的創作意義。




個展中張騰遠最喜歡的作品是「考古⼯具」和「塊根互助會」。 前者以圓形畫布呈現,底層有鸚鵡⼈考古地球的樣貌,上層則是鸚鵡 ⼈地球考古的所得⽂獻,象徵著鸚鵡⼈在地球發現的⼀切,以及地球走向末⽇ 的線索。後者則描述著當代⼈們的⼼境,塊根植物成長緩慢,不定因素比其他 植物來得更多,在照顧時間漫長,喻意習慣快速步調的⼈們要慢下來,好好體會⽣活細節。


個展中有另一系列以⽊盒為載體,並包覆亞加⼒盒作為最後呈現的形式。張騰遠指出,這系列是想要表達鸚鵡⼈把末⽇地球考古的回憶儲存成⼀塊⼀塊的記憶晶體。所以它們就像照片般適合放在桌上,讓人時時看着,回想過去的記憶。

張騰遠想告訴香港的我們,「請盡情在鸚鵡⼈的末⽇世界裡探索,連結你的⽣活,創造屬於你⾃⼰的末⽇故事!」或許末日真的有天來到,世界終會重新再來,但願在來臨之前,我們能無悔活過。

「鸚鵡人登陸香港」
地址: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展期:5月21日至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