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謙|遊走現實界限
ViuTV本地製作《二月廿九》播出以後引來很大迴響,收視不俗,備受讚賞之餘,同樣讓大眾重新審視本土影視作品和演員。在近年眾多年輕新生代演員當中,劉俊謙這個名字其實並不陌生。自從2012年演藝學院畢業之後,他曾經參演很多精采的舞台劇,近年先後為ViuTV拍攝電視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未來還未來》、《教束》與《二月廿九》等等,踏入電影圈子,更憑著首次主演的電影《幻愛》榮獲電影評論學會影帝。
在《幻愛》裡,劉俊謙飾演一位精神分裂症康復者。揣摩這個情緒極為複雜的角色絕非容易,拍攝過程艱鉅,但是他就十分滿足,更形容這是他事業上的一個轉捩點︰「在30歲的時候遇上這部電影,算是一場與自我的對話,讓我學懂如何欣賞自己。」最終, 他以牽動人心演出,得到肯定,榮膺2019年度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演員。


在各個表演範疇都能大放異彩,現實當中的劉俊謙,是個對於自己要求極高的人。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不論外形或者演技,他都追求盡善盡美。只是隨著累積更多歷練及見識,最近的他逐漸有了不同的想法︰「有時即使自己做到不算完美,但是依然要以大局為重,可能導演覺得這個鏡頭我的對手以及其他因素都配合得很好,總不可以只以個人表現做出決定。」這個轉變,使他學會放過自己,尋找更多突破,也使觀眾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他。
回想首部出演的《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劉俊謙直指那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不停懷疑自己。而這份痛苦,正正源於他對影視製作的陌生,不過這也令他反思和探索這與舞台劇之間的分別。「電影,電視劇跟舞台劇,只是不同媒介。」身為演員,現在的他調整心態,不再局限自己,反而利用這個優勢接觸新的事物,展現更多面貌的劉俊謙。
2020對劉俊謙而言可算是豐收的一年,電影和電視劇的迴響不錯。當被問到接著的發展計劃,他則表示偏向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每人都有自由意志,作品演員,我會希望與製作團隊合作,進入作品世界,共同創作一個好的作品。」他分享,在《未來還未來》的拍攝途中,整個製作團隊都享有十分高的自由度,令他樂在其中。
透過《教束》認識的劉俊謙,性格跟劇中那個鵪鶉怕事的盧文達大相逕庭。他拒絕隨波逐流,選擇追隨個人心意︰「可能因為現在的公司不是大型的,我相對上是比較自由。」認同自己獨立自主的他慨嘆,香港教育制度就如工廠,弊病多多︰「如果制度是好,可以跟隨。但是如果制度是有問題的,我會不斷思考到底制度是為了人類設立,還是人類為了制度服務?為何至今現實生活當中有著不合理的制度?」


香港娛樂圈曾經盛極一時, 可是影響力遍及亞洲以至美加的時代, 已經向大家道別。 近年香港猶如進入一個沒有明星的年代,《二月廿九》的成功,不禁令到劉俊謙重新思考香港觀眾的口味,亦深思大眾對於本地製作的主流意見。「當然,《二月廿九》有著改善的空間,不過令我開心的是,很久沒有聽過觀眾因本土作品而感自豪,《二月廿九》好像可以久違地做到。」看著圈內百態,有著不少演出經驗的他,同樣坦言香港影視圈青黃不接。「過往百花齊花的時代告終已經告終,慢慢邁向沒有明星的年代。現今的我稱不上明星,對於自我定位我仍然在摸索當中,不過我最大的期望,就是我們新世代的表演者,能夠建立屬於這個時代的香港製作。」
Hair Nick (O4)
Makeup Carmen C
Floral design Floristry by Art of Living
Wardrobe Guc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