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煒林、程浚彥、魏浚笙、栢天男、朱鑑然、Lewsz | Unboxing Myself
「節日」對你而言為何物?
ELLE MEN 2022年最後一期封面,請來Will Or 柯煒林、Tyson Yoshi 程浚彥、Jeffrey Ngai 魏浚笙、Adam Pak 栢天男、Kevin Chu 朱鑑然、Lewsz,6位當紅型男化身成聖誕人偶,為大家送上最時尚的聖誕禮物!
ELLE MEN 2022 ISSUE04 BIG STORY
Will Or 柯煒林、Lewsz《Unboxing Myself》Cover Video
ELLE MEN 2022 ISSUE04 BIG STORY
Tyson Yoshi 程浚彥、Jeffrey Ngai 魏浚笙《Unboxing Myself》Cover Video
ELLE MEN 2022 ISSUE04 BIG STORY
Adam Pak 栢天男、Kevin Chu 朱鑑然《Unboxing Myself》Cover Video
Creative Director Daniel Chan & Ken Law
Director Daniel Chan & Shirley Yeung
Producer William Yeung
Art Direction Kasa Leung
Set Designer Carmen Lau
Videographer Jason Wong, Roger Cheng & Sean Chu
Gaffer Lui Sui Fong
Best Boy Kin Ng & Wong Chin Kiu
Video Editing Jason Wong
Vfx Designer Emily Tsang
Set Production & Executive Art Director East Wind Good Art
Art Team Lele Cheung, Gin Chan, Bobby Kit, Jake Wan & Ted Lam
Production Assistant Davi Chan
Styling William Yeung
Assisted by Summer Li
Wardrobe Louis Vuitton
Makeup Carmen C. (Lewsz) & Kineks Ho (Will Or)
Hair Franco Chung@Leonardo 3 Haircorner (Lewsz) & Oscar Ngan (Will Or)
Makeup Amy Lee (Jeffrey) & Carmen Chung (Tyson)
Hair Holam Chong (Jeffrey) & Jim Tse (Tyson)
Makeup Rainbow@Annie G. (Adam) & Will Wong (Kevin)
Hair Kenki@W Workshop (Adam) & Singtam@Artifylab (Kevin)
專訪柯煒林、程浚彥、魏浚笙、栢天男、朱鑑然、Lewsz
儘管「Holiday,我真的很愛你」已成為獲無數人認同的網絡梗圖,但一個「長假期」之於每個人、每個行業的意義實則不盡相同。兒時一身輕、而無憂無慮得大安旨意的那些時刻,在長大後莫說得來不易;更讓人不知所措的,是怎麼期待已久之恬靜與閒暇,會越過越焦躁,甚至感覺罪疚感悄悄逼近?其實屬於自己的日子,一向只有自己能作主。今年年末的封面,且看這六位地道型男,是如何渡過假期,並趁年末回顧的儀式感,從中搾取最純粹的自己。
Will Or 柯煒林
「演員很被動」是 Will Or 柯煒林對其職業的註腳,看似缺乏安全感的一句說話,若碰上一個長假期,他又會如何自處?


若有看過柯煒林的社交媒體或是訪問,就知道他其實是位「笑男」——愛笑的男孩。對於這個形象,他自己的解說就是簡單的、拒絕將負面情緒帶給別人,亦是其大部分時間的舒適圈。縱有樂天性格為其撐腰,但人總有「emo」的時刻——對演員這個職業來說,假期時的孤寂尤甚。「匿喺屋企,睇電影、做運動」,他有時也會如你我一樣,如此開啟應對機制。
可能孤獨感的真正解藥,等於有工開、有戲拍。「但演員的身份很被動」,被動得,有時會被外界貼上種種從作品領略、卻與現實不符之標籤。普通人要認同自己已非易事,若是「明星」,可想而知就更難。
柯煒林曾於一次試鏡前,因剛輟學、又難以自認演員,而無法於表格中「職業」一欄寫下任何身份;所幸後來遇上《濁水漂流》「木仔」一角,不僅讓他覺得「點演都啱」,更令其「認同自己係一個演員」。大概木仔之於柯煒林的意義,就是那個「對的人」。
認同不了由自可,一旦終於可稱自己為一位「演員」,也就讓他更有勇氣且順理成章地,接下不局限於演戲的工作。
“呢一兩年其實做多咗好多唔係演員嘅事。一開始係有啲唔習慣,但人嘅適應力原來可以好強,你做做下就會覺得OK。但我都仍然希望以演員身份為人所認識。”
自言自己屬幸運一群的柯煒林,在疫情影響不少人的生計之下,仍然獲得不少以往作品帶挈之機會。儘管那些好的表現並非當下就被看見,卻在這兩年間細水長流地,一直為其帶來好消息。不只是演藝事業,近期於不少時尚項目,亦有見其身影。但吊頸亦需唞氣,在不斷鞭策自己、幸福地忙碌的同時,亦需要留時間與自己對話。「喺到不斷逼迫自己,然後好攰,都會想唞一唞,可能就係所謂想執返自己。」對於「每一刻都是在調整自己」的柯偉林來說,今年(尤其是疫情之下)的結尾對他的意義,其實就等於一個濃縮版的微調過程。
“我覺得今年係幾高產,同時都好攰,仲有就係有種沉重喺入面。今年可以話係馬不停蹄,其實幾有趣。因為有經歷過唔知終點喺邊嘅日子,而家慢慢搞清方向,就可以繼續行。”
Tyson Yoshi 程浚彥


Jeffrey Ngai 魏浚笙
Jeffrey 魏浚笙有幸於近乎百業蕭條的日子之中,累積多了影視作品,「假日」或「年尾」對他而言,反而是埋頭苦幹的時機。


“其實我初初唔明咩叫「中二病」,因為對於我嚟講,嗰種「忘我境界」其實就係每件事都要肯第一個去試、去做。如果最後唔得,起碼試嘅過程都了解到點解唔得。”
因外型亮眼又專一而贏得觀眾的心,Jeffrey 卻打從一開始,就沒想過要拿著天生優勢自吹自擂。「因為我一向都覺得只有樣貌係唔會行得長遠,應該用作品去打動人」。雖說有著模特兒背景,至今亦只以演員身分正式出道一年,但他已經深諳在娛樂大眾的行業之中,唯有珍惜每一次演出經驗,始能走得更遠;只因那些都是彰顯苦功與歷練的機會,往往相較於純粹被稱讚「靚仔」,來得更有成功感。
由綜藝節目《膠戰》,到電視劇《I SWIM》、《百萬同居計劃》,再到賀歲片《超神經械劫案下》,魏浚笙亦一路從所謂的門外漢,走到更懂得放開自己、與對手拋接。這種成長,同時讓他感受到當演員的有趣之處,亦從每次製作收穫新衝擊——鋪出道已在不穩定的工種之中,找到這些可以仰賴的關卡,又是何其幸福?
“今年最開心嘅應該係拍到 I SWIM ,由籌備到拍攝再到播出,知道自己為呢件事付出咗幾多心血,所以好開心套劇出街時,會有人叫得出我劇入面個名、同我講「加油」打氣。”
勇往直前如 Jeffrey,願望清單中每剔走一項,又是一條好漢,又可以精神抖擻再去挑戰新的關卡。如今,已推出首支單曲《第一個謎》的他,又有多一個身分:2023年樂壇新人。
記得 Jeffrey 於上一次的 ELLE MEN HK 訪問中,已揚言希望當上歌手,碰巧錄製過程撞上年尾,他固然一貫「中二病」態度,先埋頭苦幹再說。
“今年嘅意義對我特別唔同,我終於可以出到我人生第一首單曲,好開心、好值得紀念。”
「堅持,努力同感恩」是屬於這位新生代演員的2022年總結,就像雷厲風行的Jeffrey一樣簡單直接之年末「絮」語;但你知我知,少些定力,這些其實都是那麼的知易行難。
Adam Pak 栢天男
外國回流的栢天男,自言工作忙碌。最好的聖誕禮物,就是可以放長假回澳洲探望家人,面對、釋放最真的自己。


在澳洲長大的栢天男,對香港之印象源於父母、外婆經常話當年。雖然言語上能與家人溝通,但自覺經常重看港劇與港產片、卻從未長留此地,於是開始想像回到這個地方尋根,將家人口中的憶述,活成自己的現實。
“我唔知係咪因為自己血統嘅關係,或者係宇宙叫我返香港呢個原因,總之返到嚟就係覺得呢度最有歸屬感。”
這位外表「鬼鬼哋」的香港男演員,坦承不論在澳洲還是阿姆斯特丹,其實都試過被邊緣化,所以總是會想:究竟自己屬於哪裏?「又唔喺呢度長大,但又溝通到,但又唔算本地人。其實我細細個喺澳洲嘅時候,成日會以為自己係金頭髮、藍眼睛,我搭巴士嘅時候望到自己倒影,會心諗『邊個嚟?』」怎樣也無法釐清身份,讓他索性回港發展,情況亦幸運地來了個180度轉變:他並無因為特殊的成長背景,而被特別對待。
“雖然人逼,又好多挑戰,不過偏偏喺呢度,就好多好多機會,我覺得如果我留喺澳洲、阿姆斯特丹,應該都做唔到演員,拍唔成電影。所以返到嚟就係一個夢想成真嘅感覺,可以話係自我實現預言。”
找到了歸屬、認同了自己的身份,就如同解鎖下一關卡。今年栢天男除了有《毒舌大狀》,與幾部新開拍的電影外;最大的收穫要數被更多人認同為一名演員——更非一般的「靚仔」演員,而是打得、喊得、轉數快的靚仔演員。「佢哋相信我可以做到呢樣嘢,我係非常之感恩。」但有層次的演員絕非一日煉成。初時剛回流的他,其實也試過慢半拍,所幸後來用心累積經驗,更遇到廖啟智、梁榮忠、潘燦良等良緣與之交流,始逐漸認同自己屬於這個行業。如今,他已不滿足於當個電影演員,更早向舞台劇進發。「所以我覺得今年嘅得著係有進步。人有進步,演戲上有進步,同人溝通上亦有進步。」
曾經缺乏身份認同感的一名回流靚仔,卻輾轉在電影、演戲中找到真正的歸宿。
“概括今年嘅三個字,我會話係充實、正面、有希望。”
但吊頸也要唞氣,再享受工作的人,也需要假期緩衝。臨近年尾,Adam最想的,就是回到澳洲與洛杉磯,跟姪仔姪女見面。無奈受疫情所限,亦只能依靠視像通話。回想起往年聖誕節一家人拆禮物、分享聖誕大餐之情境,難免讓他心有戚戚焉;但亦是提醒他:要更加珍惜身邊人。
“一個疫情會令你好珍視身邊同你有過種種經歷嘅人。所以我覺得家人朋友,特別喺聖誕節呢啲時間,喺我人生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Kevin Chu 朱鑑然
「調節心情、尋回自我」是節日與假期對於朱鑑然的意義。碰巧月前於加拿大休假的他,就正經歷頗為迷失之階段,讓他趁機思考:真實的自我是誰?


以「港版彭于晏」、「前港隊泳將」等帥氣形象為人所認識,但朱鑑然劈頭第一句,就是覺得最真實的自我,其實是「大細路」。
“見返最真摯嘅朋友,令我做返最原始嘅自己。我係透過呢一種交流同互動,搵返真正嘅自己。”
童年於加拿大渡過,可想而知其最純真的一部分靈魂,亦留在了該地不曾離開。這位出道六年的男演員,自言過往半年都在思考「自己做得最舒服的角色是誰」,而這趟加拿大旅程對他而言,確實是一個離開香港的煩惱、思考人生的機會;更讓他發現,最舒服的自己,就是那個猶如「大細路」的人。
悠長假期最重要的意義,一是放鬆心情、二是讓「時間」完成它的份內事,而三,朱鑑然就覺得是創造回憶、重溫回憶。
“我覺得「節日」真係同屋企人有好大關係,要不斷創造一啲回憶俾自己,因為家人嘅存在對一個人嚟講真係好重要。同埋係一個時間點去等你回憶返之前嘅事。人少不免會喺過時過節嘅時候特別感慨。”
不過,若你以為將真摯的關係、真實的自己珍而重之的他,一定十分厭惡「靚仔」這個稱號,想必會大跌眼鏡。
「我覺得梗係唔好搣甩呢個標籤啦。作為一個俾人讚靚嘅人,其實係要承認嘅。」因外在條件而有更多機遇固然幸運,但朱鑑然拒絕將這些好事看成理所當然,更希望「再對人好啲, 大返佢轉頭」,讓世界變得更好。這個純粹的念頭,確實將其「大細路」性格表露無遺。作為一位演員,他緊握籌碼,但願吸引觀眾了解其內涵。「每個人天生出嚟個外殼可能都會係一個框架,咁冇一個演員係全面嘅,但我覺得喺有限嘅角色之中,其實每個角色都有無限嘅可能性。」
真誠如他,認為今年所拍的每一套劇與電影皆為收穫。由《疊影狙擊》、《潛行》到《爆裂點》,看見自己不斷進步為其一,其二就是以新面貌,重遇彭于晏、林超賢導演等舊人,讓他深感今年就像過去與現在所交織出的一個循環。
“概括今年嘅三個字:第一係豐盛、第二係啟發性、第三係超越自我——亦係我想不斷提醒自己嘅一樣嘢。”
Lewsz
自帶憂鬱氣質的 Lewsz,自言不習慣慶祝節日,年尾對他來說,更像是一個向自己交代的「總結」。


當初 Lewsz 之所以會接觸音樂,除了是哥哥 Tiab 的熏陶,原來與 Tyson Yoshi 亦有淵源——後者與 Lewsz 一同前往台灣探索自己、跟更多音樂人接觸。而這個緣分,固然對他的創作生涯影響深遠、深遠到甚至奠定 Lewsz 之後的路向。
“嗰陣時識咗一位臺灣歌手叫GOTA,我係因為同佢friend咗,之後先開始自己認真produce(音樂),令到我依家嘅嘢會更加有個人特色。同埋佢哋對於做音樂嘅態度,都有影響到我。”
若講到這位2000後音樂人之個人特色,對他稍有認識的,都略知一二是那種「Emo」填詞、混曲風格。都說「生活即藝術」,又有哪位創作者的藍圖,不是現實之倒影?Lewsz亦一樣,將做音樂視為情緒的出口。「因為有時自己係咁諗落去,就會有一個循環,解決唔到問題,但係當我寫咗出嚟之後先發現,原來我係煩惱緊呢啲嘢。」自己不斷的空想,往往只會鑽破牛角尖;反而退後一步看清那個「牛角尖」究竟為何物,才能釐清自己的思緒。
越是了解自己,始發現當初那個「Emo Kid」,如今已生性許多,不再將情緒往極端處推。
“呢一兩年好少會唔開心好耐,可能瞓一覺就冇事。雖然而家望落我都好似好憂鬱,但我覺得我嘅內心已經唔同咗,我冇再好似以前咁,成日都好Emo。”
「近排發現原來其實我個人係幾正向,啲歌唔開心係因為我覺得負面情緒係需要去抒發,但反而開心唔太需要靠寫歌去講出來。」可能正是這麼一個寬闊的情緒出口,讓他更易找到平衡。
每一個階段的處境,都將拼湊成每一個個體的性格與人生。可能被曾經Emo的自己影響,Lewsz自言不習慣慶祝節日,認為「年尾係一個總結,話俾自己聽年頭要做啲咩,年尾要做到啲咩,然後再睇下年可以點樣安排。」雖說「Emo」多數難被理解,但卻是理性審視自己的工具。
今年他的收穫除了體現於自己身上,更實質的還有與音樂廠牌簽約、正式成為專業歌手。不同於以往一邊兼職、一邊做音樂之習慣,如今以唱歌作為正職的他,亦意識到不能再於不懂的事上拖延,而是鞭策自己不斷進步,藉此為其音樂生涯的另一個階段打好根基。
“我覺得今年係積極、有創造力,仲有轉變,係心態同音樂風格嘅轉變。”
Creative Direction Ken Law & Kasa Leung
Photographer Steven Cheung
Photographer Assistant Duncan Lui & Singman Pang
Art Direction Kasa Leung
Set Designer Carmen Lau
Stylist William Yeung
Styling Assistant Summer Li
Wardrobe Louis Vuitton
Interview & Text Milly Y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