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in Hong Kong的最後遺作|我們終將逝去的本土標記
美國早前宣布,香港生產的出口商品需標記為「Made in China」,不再認可「Made in Hong Kong」,意味著「香港製造」這個標記快將消失。回顧六七十年代曾是香港製造業的黃金時代,時裝、鐘錶、塑膠製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產品質素堪稱世界第一,很多家庭都靠製造業過活,李嘉誠也是靠塑膠花賺到第一桶金。後來金融業起飛,工廠大量北移,遺留下來的廠房寥寥可數。要數碩果僅存的香港品牌,較為人熟悉的有紅A和雞仔嘜。


紅A成立於1949年,廠房設於新蒲崗大有街。60年代港府多次實施「制水」,大量家庭、工廠食肆都需要儲水容器。由於紅A膠水桶比起鐵製和木製的容器輕且價格相宜,因而大行其道,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紅A「看門口」。雞仔嘜則在1953年成立,曾帶起白色三鈕扣平民線衫潮流,啡色羊毛內衣更是孩童年代禦寒必備,儘管S牌天蠶衣、U牌heattech相繼出現,雞仔嘜都依然屹立不倒。

這兩個品牌已經傳到家族的第三、四代,新一代掌舵人多少明白到老品牌面臨淘汰,近年嘗試將品牌活化,除了加強網絡宣傳,產品亦頻頻作出crossover。其中最新與Pinkoi聯乘,找來本地設計師Sunny Wong,重新打造軟膠漱口盅、可充當鞋盒的收納櫃桶,以及經典「Golden Shell」型號內衣。不論產品設計、包裝以至物料都有所革新,實用且不乏時尚感,絕非外間倒模式賣弄香港情懷的紅白藍設計。




正當老品牌加入新設計元素,努力打進年輕人市場,「Made in Hong Kong」的標記卻將不再受美國承認,在港產變國貨的情況下,是否意味着本地品牌難以為繼,本土特色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