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淬最好:跟達人們來一場威士忌與人生的對談
如果蘊釀一瓶威士忌需花上十二年時間,人們又能在威士忌當中領悟到甚麼?
現在就由三位威士忌達人,跟大家開展一場充滿故事性的對談。

Eddie Nara
血脈承傳自日台的Eddie,是專業威士忌導師。入行十多年,最深刻是首次參觀蒸餾廠。銅製蒸餾器,其形狀大小會影響威士忌的風味,每一步都是工藝,都經過精密計算。有部分威士忌廠更會著重緩蒸慢餾,譬如他手上的Singleton 18年單一麥牙威士忌,低溫慢蒸110小時,製作時間是一般威士忌的1.5倍,是時間買來的工藝。

Eddie把蒸餾時間比喻為學做人:「慢工出細貨,我相信時間和經驗可以打磨好一個人,威士忌亦一樣,慢工藝出來的成品很多時都會更好。」威士忌的香氣、味道,隨着時間變化更趨香醇,就如歷練使人更有內涵。

Victoria Chow
畢業後在父親鼓勵下學習品酒,從此愛上,Victoria希望透過自身去推廣威士忌。香港人生活比較急促,她認為倘若能慢下來找個Me Time:「花時間去慢慢欣賞每一口威士忌,那杯威士忌會變得更好喝。」

一般人品嘗雞尾酒時,往往忽視了當中最重要的成份 —— 烈酒,特別是威士忌。對她而言,威士忌背後有很多文化、歷史、工藝故事,十分值得用家去細味。Singleton在行業中較早採用慢工藝釀製, 其12年Sherry Cask威士忌,低溫慢蒸餾帶來的每一口,不只是口感順滑,背後更有着濃厚的威士忌文化。Victoria希望籍著Master Class,向更多人分享威士忌的背後故事。

Tony Leung
「我們跟人建立關係需要很長時間,要慢慢去熟悉對方。同樣地,威士忌也是需要慢慢去感受。」Tony對威士忌的沉迷,驅使他開設了威士忌酒吧。在酒吧內,有客人喜歡點Double shot,亦有客人指明要用某一款杯去品嘗。每個人的習慣都不一樣,威士忌背後的故事正正就將人和事連在一起。

威士忌需要窖藏十至二十年,當中每個步驟,需與其他元素進行長時間互動,才能發揮最大效果,Singleton 12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就花上75小時長時間發酵,令豐富果香融入酒體。Tony認為,人有時需要仿效威士忌的釀製過程,適時放慢腳步去沉澱自己。
緩蒸慢餾的工藝令威士忌變得更香醇,人生不妨也慢一點,給予更多耐性,以時間把自己淬煉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