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吃素肉有助對抗亞馬遜雨林大火

推崇吃素當然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一眾港人也難改對素食味淡和缺乏營養等刻板印象,例如聽到麵筋二字胃部也可能馬上收縮了,因此仍有不少港人以「食肉獸」自居。女性可能會為了保持身段而作出節制,男性則慣常地「大杯酒,大啖肉」,並信奉吃得多才是真男人。身為世界牛肉最大出口國的巴西,在去年就已供應了39.5萬噸牛肉到香港,佔總出口量的24%。香港人胃口之大,實在揚威國際。而素食給人感覺淡而無味,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而且素肉更可舒緩現今亞馬遜雨林大火帶給地球的困境。

素肉給人一個不倫不類的感覺:既然是素,何必裝肉;既想吃肉,何必吃素。但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角度看,素肉無論對於素食和肉食者均是一個不錯的新選擇。素肉對於肉食者較易接受,是入門素食的好途徑,同時也可讓「食肉獸們」偶爾平衡自己的飲食習慣和讓我們的地球有喘息的空間。

素肉除了貼近肉類口感和味道外,其營養價值也十分高,具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低脂肪和膽固醇,彌補了常攝入肉類食品的壞處。如今香港人均注重健康,開始追溯肉類的來處,原因是某些部位的肉類對我們身體無益,甚至有害。例如我們日常吃的肉餅,不要說難以知道來自哪個部位,甚至它是什麼肉有時也難以分辨。 而且也早有研究指出減少吃肉和碳排放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因各種畜牧業擴大會威脅林地,過程更會釋放溫室氣體, 單是牧牛就已佔全球排放量近6%,且需求仍不斷增加中。想起如今正遭大火的 「地球之肺」 亞馬遜雨林,它負責了地球20%的換氣作用,因此這場大火給予它和地球的傷害實在不敢想象。改吃素肉則可有助舒緩這個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雖則一人力量卑微,但總可以集腋成裘。

素肉歸根究底只是一種肉類的仿製品,不少人均覺得它只是口感相似,始終欠缺肉的神髓——肉汁,於是依然對它的味道存有刻板印象。而事實上坊間一些素肉的食品製造商也致力將素肉的口感和味道更上一層樓,讓食客根本分不清真假。舉例來說,香港人面對漢堡包的抵抗力近乎零,但誰都知道漢堡包所含的膽固醇和脂肪極高,因此不能多吃。

但素肉漢堡多試也無妨,對於初試素食的朋友更是一個好選擇。現在The Butchers Club全線分店也有出售Impossible Foods的素肉漢堡,除了口感極似真肉外,甚至進食的過程中也會流出肉汁,和正常的漢堡包無異,吃罷後更有肉類的飽滯感。現時K11分店也正舉行活動,完成後可獲得迷你經典漢堡乙份,每日只會限量送出 30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