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百花齊放,推動翻新古老工藝|第五屆 LOEWE 工藝獎
LOEWE 創意總監 Jonathan Anderson 熱愛傳統文化工藝,每季的設計都會加入來自不同國家的傳統手工藝元素,他曾說過:「工藝是LOEWE 的精神所繫,是品牌的象徵,亦是品牌與時並進的動力,其價值及重要性永不褪色。」,因而倡議成立 LOEWE 基金會。而工藝獎今年迎來第五屆,在「當代手法演繹古老工藝」為題下,大會今年收到來自 116 個國家及地區的藝術工匠提交超過 3,100 件作品角逐獎項。最後挑選出來自 15 個國家及地區的 30 位候選人,作品的創作媒介廣泛,由陶器、木製品、玻璃、金屬、漆器,至到紡織品、皮革、織籃等素材一應俱全,締造跨領域、物料及技術的交流,可說是「藝壇」的百花齊放。LOEWE 基金將於今年 6 月 30 日在首爾工藝博物館舉行候選作品展開幕禮、展出所有入圍作品,屆時並公布今屆工藝獎得主及頒發 5 萬歐元獎金。
Andile Dyalvane, 南非 ‘Cornish Wall’ Annika Jarring, 瑞典 ‘Line’ Awaré, 法國 ‘Strata’ Beate Leonards, 德國 ‘Vase’ Blast Studio, 英國 ‘Blue Tree’ Chikuunsai Tanabe, 日本 ‘Connection’ Dahye Jeong, 韓國 ‘A Time of Sincerity’ David Clarke, 英國 ‘Stash’ 陸斌, 中國 ‘Vases 1997’ Domingos Tótora, 巴西 ‘Âmago Sculpture’ Eleanor Lakelin, 英國
‘The Landscape of Memory’Mayumi Onagi, 日本 ‘Cosmos’ Fernando Casasempere, 智利
‘Red Folded Organic Form’Fredrik Nielsen, 瑞典
‘You’re Not the Only One’Julia Obermaier, 德國 ‘Verborgen’ Junsu Kim, 韓國 ‘Sense of Forest’ Kate Malone, 英國 ‘Magma Interrupted’ Soyun Jung, 韓國
‘Someone Is Praying for You’Konrad Koppold, 德國 ‘Oak Vessel’ Madoda Fani, 南非 ‘iZembe’ (An Axe) Marianne Huotari, 芬蘭 ‘Ananasakäämä’ Mel Douglas, 澳洲 ‘Deviation’ Minwook Kim, 韓國 ‘Instinctive’ Myungtaek Jung, 韓國 ‘Dumbung-jucho’ 高寶惠, 台灣 ‘Urushi Paper Pleats Bench’ Peter T. McCarthy, 象牙海岸
‘Étoffe de Gloire / Royal Kita With Red Stripes’Sangwook Huh韓國
‘Vessel with Plantain Surface Decoration’Trinidad Contreras, 西班牙 ‘Crypsis’ Vera Siemund, 德國
‘Dornröschen’ (Sleeping Beauty)Yongjin Chung, 韓國 ‘Wavy Inverted Bowl’
「LOEWE 工藝獎」於 2016 年創立年度,以表彰當代工匠的精湛技術、强調手工藝在當代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並提攜世界各地富有嶄新創意的工藝家,一同推動藝術價值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