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在鏡頭中尋找香港 | 那些見得到的70年代人情味

攝於1970至76年間的香港,已故紐西蘭攝影師 Brian Brake 用鏡頭留住了六七暴動後,因社會政策改變而安定繁榮、民眾知足常樂的光景 —— 更是那段促成八、九十年代黃金歲月的打拼日子。

六七之後,港英政府推行了連串社會改革:十年建屋計劃、九年免費教育、成立廉政公署等,影響深遠的政策。稍微好轉的條件,讓當時經濟快速發展。其中本地製造業更是走向高峰,不少本港廠商為外國品牌代工生產,「香港製造」的標誌隨處可見。

社會的進步亦促進著康文娛樂:香港的粵語電視、電影和流行音樂於七十年代崛起,不只承載著香港人的集體回憶,更是文化輸出的一大要素。《七十二家房客》、許冠文的一系列喜劇《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塑造共鳴感與身分認同。我們的共同體身分意識,大概從那時候就開始萌芽。

天台學校、參差不齊的晾衫杆、卜公碼頭的眾生相、手寫招牌、「包伙食」等,只有我們才懂的詞彙有太多未能盡錄。那時的香港,簡單但快樂 —— 亦大概只能從相片中體會。

資料來源:Brian Brake; 新西蘭蒂帕帕國立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