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港式麻雀文化|為什麼打麻雀輸錢叫交學費?

說起麻雀,第一時間在成年人腦海中一定不是雀鳥的那個麻雀,而是民間四人遊戲的麻雀,一套麻雀有144張,加3顆骰子。相信麻雀的玩法、牌章大家都十分之熟悉,但是麻雀在香港的盛行、麻雀館為什麼成立、輸錢為什麼叫交學費,你又有頭緒嗎?

雞記麻雀館—香港第一間麻雀館

說話麻雀館的歷史一定想起麻雀業鼻祖—雞記麻雀館始創人林坤。人稱雞叔的林坤,在1955年港姐政府禁賭時,組織了一個「港九麻雀商會」跟與港英府理論,動以之情,說之有理,指出打麻雀乃中國國粹,亦是平民百姓的消遣娛樂,再者打麻雀噪音大,於麻雀館內有規範地情況會較理想,於是港英政府1956年刊登憲報,宣佈麻雀業合法化。並以一副麻雀牌的總數144隻作上限,發出144個牌照。 油麻地雞記亦因此而成為香港第一間持牌麻雀館。

為什麼輸錢叫作交學費?

港英政府當時在設立麻雀館牌照時為免鼓吹賭博,牌照上英文名稱是列明為Mahjong School,非麻雀館, 因此輸錢會被取笑為交學費。

麻雀館內有甚麼員工?

平常經過麻雀館,相信一見到大門打開,目光總不受控制往內瞥一眼,麻雀館員工主要為以下11個職位:

1.持牌人—即是最終負責任人,負責承擔任何責任。

2.頭排—即係店舖總管,通常會站在舖中間,一眼關七。

3.巡場—負責看守自己範圍內的麻雀枱,提防老千。

4.檯面—即是穿著制服的戥腳。以「贏少少或是打和」為最終目標,避免大輸大贏,令客人有動力繼續打下去。

5.圍場—穿便服的戥腳。

6.後生—為客人跑腿,幫客人買零食或是買餸等雜務。

7.茶水—為客人斟茶遞水

8.水袋—「水」在廣東話意指錢,故名思意拿著錢袋到處走,負責幫人客找零錢及抽水的角色。

9.櫃面—負責現金收支。

10.庶務—打雜。

11.賬房—管數。

麻雀館是香港文化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亦是香港人身份認同之一,不管是大學生或是在職人士,總愛在閒時摸一摸麻雀枱,而舊式麻雀館的霓虹燈亦默默記載著香港的黃金歲月,自灣仔的大金龍滅燈後,香港的文化承載仿似亦逃不過滅燈的命運,亦如沙漏般逐點流失,到應香港的文化又能何從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