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驅瘟疫儀式取消|大坑舞火龍停辦一年
今年的10月1日是中秋節,這天與親朋戚友共聚賞月和品嘗月餅,是香港人中秋必做之事。除此之外,香港在中秋期間還會舉行一大盛事——大坑舞火龍;大坑舞火龍是每年中秋不可或缺的習俗之一,而它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每一位香港人引以自豪的傳統習俗。今年大坑舞火龍原定一連三日由9月30日至10月2日舉行,然而現因疫情而宣佈取消,令舉辦至今已有百多年歷史的傳統習俗,再一次出現罕有的空窗年。

火龍的設計構造份外特別;龍頭由藤條屈曲為骨架,雙眼由兩個電筒組成,而龍身由麻繩及稻草紮緊而成,全長220呎,並共分成32節。舞動火龍期間,火龍會跟蹤帶引它的兩粒插滿線香的兩個沙田柚,俗稱珠球,而全條龍身會插上火紅紅的長壽香,揮動時火光閃爍,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感官體驗,整個過程可分為「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綵燈火龍結團圓」三部份,可觀性極高。節目完畢後,傳統火龍會拋入銅鑼灣避風塘,有着「龍歸滄海」的象徵。近年大眾的環保意識逐漸提升,便轉為焚龍,變作「飛龍在天」。

其實大坑舞火龍源於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相傳於1880年中秋節的前夕發生颱風吹襲,村內家畜被一條大蟒蛇捕殺,最後全村村民動員合力殺死蟒蛇。翌日,蟒蛇屍體離奇消失,後來全村發生瘟疫,多名村民染疫身亡。民間謠傳蟒蛇的真正身份其實是龍王之子,要為自己在凡間被殺死而降疫報仇。後來,一名老翁聲稱獲神仙報夢,指海龍王最懼怕的對手是火龍。自此,中秋節有了舉行紮製火龍巡行全村的習俗,以達至消災解難的效果。

大坑舞火龍的習俗原意旨在消除瘟疫,碰巧的是,今年香港以至世界正面對一場嚴重的大疫症,大坑舞火龍卻因是次疫情而在這一關鍵時刻宣佈取消,看似跟舞火龍的習俗原意相違背。假若今年大坑舞火龍如常進行,又會不會達到消災解疫的效果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