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能平凡而自由的活著|《返校》揭台灣50年代白色恐怖
台灣電影《返校》在台上映只有一周,票房已得到2.58億,成為今年首部破億的台灣電影;更在今年金馬獎以12項提名強勢入圍,掃走金馬獎5項大獎。當中最令人矚目的除了是因為它改編自原名電腦遊戲,令大家好奇電影的劇情走向會否與遊戲內容不同;還因為遊戲背景以台灣白色恐怖、戒嚴時期為題,講述戒嚴期間人民自由的限制,包括外出、書籍、歌曲、甚至連髮型也受到管制。而電影在12月5日終於在香港上映。
「不過,現代人很多都已經不知道這些電影了,但這段歷史總是要被傳承下去,《返校》是拍給現在的台灣人看的,讓台灣人能夠明白過去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徐漢強
電影還原遊戲序章,講述高三女學生方芮欣與學弟魏仲廷在暴雨的校園中甦醒,發現學校內空無一人,二人又失去了之前的記憶。他們發現了一間被白布封死的教室,布條上寫著「忌中」。
在台版預告中,加插了少許方芮欣回憶片段,士兵闖人校園,學生被包著麻布袋集體上吊等場面,方及魏在電影中嘗試找回他們因政治而「被消失」的原因。



「國家殺人!」
《返校》電影的有濃烈政治意味,與遊戲原本懸疑的敘事手法不同。在段告中,一名士兵闖在校園抓走了一名大喊著:「國家殺人」的教師;而在真實的史實中,也的確有不少知識分子在審查制度下一夜間被消失,如學者陳文成和作家江南。陳文成返台探親,竟被警察總部相約會談,隔日卻陳屍於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警方指陳是因「畏罪自殺」,但家屬則認為「滿身刑求傷痕」的陳文成絕不可能自殺。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故事中的戒嚴期的台灣鼓催篤灰,方芮欣不敢面對的學校過去因讀書會而被屠城的事,所以選擇忘記,但現實中卻有不少經歷戒嚴時期的人對當時的文化不能忘卻。

電影亦以套用了不少戒嚴期的歷史,如主題曲「雨夜花」也曾時戒嚴期的一首禁歌,不少經歷戒嚴期的台灣網民稱「聽到禁歌時雞皮疙瘩都起了」;而電影又把兩位主角的學號改掉,分別為「493856」:「台灣戒嚴起始年1949年」與「戒嚴時間總長38年56天」,及「501014」:因《光明報》(鼓勵民眾推翻極權的地下刊物)而被判入獄的鐘浩東被槍決的日子1950年10月14日。

其實《返校》早在10月打算於香港上映,但被突然抽起而引起一陣的討論;而不少人也把當年的台灣與現今的香港作為比較;最終《返校》決定在12月5日於香港上映,在上映前先看港版預告吧!
把電影中最深刻的一句獻給你們:願你能平凡而自由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