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比核爆更可怕丨切爾諾貝爾三句警世對白
上年中HBO 神劇《切爾諾貝爾:傷心的兒童》(Chernobyl)的地位仍然無其他美劇可及,截至今日為止iMDb 獲得9.5分,比《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更高分。Chernobyl 改編至1986年於蘇聯烏克蘭發生的切爾諾貝爾核事故,高度還原當年災難的前因後果,執導及製作都是難得一見的高水準,劇本亦描寫得相當細膩,當中有不少金句,令人深思。現時再看,更是另有一番感覺。
1. 「我曾經害怕真相的代價,而我現在只會問,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劇集由歷史中幾個重要人物的視角出發,當中以科學家Valery Legasov為主幹人物,整套劇集僅得五集,以最後的法庭戲最為出色。當時Legasov已查明真相,事故主因乃設計失誤,人為操作只屬其次,但政府卻警告他不能公開。但他在法庭上選擇公開真相,表明「我曾經害怕真相的代價、而我現在只會問,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極權政府慣性以謊言維護權力,真相是他們最害怕揭露的武器,而Legasov於法庭上揭露真相的代價就是被奪去職權,終生只能被軟禁在家,但他明知後果仍然勇往直前。全因他深諳謊言的代價,就是由無知又盲目相信政府的人民來承受,甚至連他的下一代亦不能倖免。

2. 「科學家都是天真的,我們過於關注對真相的追尋,卻沒考慮過鮮有人想讓我們發現真相,但真相就在那裡,不管我們是否發現,不管我們選擇看還是不看,真相不會在乎我們的需求或想法,也不會在乎我們的政府,意識形態或宗教,它會永遠在那裡等著被發現。」
法庭上還有其他科學家被邀請旁聽,這段除了是Legasov的自嘲說話,更是用來鼓勵他的同儕去追尋真相。科學家的天職就是去尋求真相,探究背後的原理,豈料在得到真相後,Legasov 竟被政府禁聲,真相在極權政府面前,變得無關重要,甚至是權力的障礙。Legasov 對此作出控訴,「只要真相令人不悅,我們就謊話連篇,直到我們忘記那件事。可是它不會消失,我們有愧真相,遲早要償還。」
在法庭上,Legasov的證言不被紀錄,現實中事故發生兩年後他被發現在家中自殺,並留下大量錄音及筆記,事件促使真相逐漸浮面,政府不得已下展開改善工程。看吧,歷史會是最好的記載。

3.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並非它被誤當成真相,而是我們聽慣了謊言,再也無法辨識真相。那時我們還能做什麼?除了放棄追尋真相的希望,滿足於編造的故事,我們還剩下什麼?」
劇集上Legasov 在後段說出他的答案,亦是劇組對「謊言的代價是什麼」的呼應。謊言自身並不可怕,最可怕是被麻木的人心,當有天我們不再有勇氣追尋真相,真相將變得毫無意義,其時我們只會變成行屍走肉的機器人。所以 Legasov 拚死也要公開真相,希望喚醒政府的良知,而某程度上,他是成功了。
這套劇集最成功並不單只神還原當年情景,而是所有人物塑造都饒有意味,難怪會奪得如此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