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養雀文化|「雀仔街」予舊香港最温柔的印記

回顧昔日香港,養雀風氣自70年代興起並漸變潮流,熱潮一度席捲全城數十載,直至雀仔街於90年代末搬遷便逐漸消退。對於年輕一代,一提起「雀仔街」便會聯想到位於園圃街的雀鳥公園;但對年長一輩而言,他們對雀仔街的回憶,永遠停留在旺角康樂街。

旺角康樂街曾經是售賣雀鳥、鳥籠的繁囂鬧市,因而被賦予「雀仔街」的稱號;六十年代初,舊式茶樓在上海街遍地開花,雀鳥愛好者在飲茶期間,習慣把雀籠掛在窗戶上,附近一帶自此成了雀鳥愛好者的聚腳地,而養雀逐漸成為很多人的嗜好。隨着養雀文化興起,民間養雀需求大增,越來越多售賣雀鳥、鳥籠的店舖在康樂街開業,「雀仔街」亦名副其實地誕生了。

雀仔街內鳥檔星羅棋布,每一個攤檔門前都擺放着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鳥籠;長方形鳥籠會擺放在攤檔地面前方,而部分圓形鳥籠則會被吊在攤檔的上方鐵線位置,以節省攤檔空間。當時的達官貴人紛紛到雀仔街尋覓造籠大師,而這些人手製作的鳥籠成為今天香港碩果僅存的傳統工藝。

隨着政府在90年代初計劃重建康樂街,外國遊客得悉雀仔街搬遷的消息,立即趕來見證雀仔街的「最後一面」。時代變遷,今天的康樂街已面目全非。雀仔街見證歷史的潮流興衰,從一幀幀照片可見,雀仔街留下了倩影,留下最温柔且耐人尋味的舊香港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