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趙無極畫作 |「帝國的幽靈」窺探亞洲與非洲僑民之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感,可能是香港人的軟肋;若上升至關於人在異鄉,甚至思鄉情懷,恐怕更多人有共鳴、想法。布朗畫廊最新展覽「帝國的幽靈」(Ghosts of Empires),就集合一眾非洲和亞洲當代僑民藝術家的作品,探索不同歷史、文化、身份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跡。

”How do you wish to be remembered?“(2022)
Acrylic and oil on linen

Fool’s Cap Map of the World no. 2 (2022)
Batik, crayon, and oil paint on linen
展出的藝術家包括:赫爾文.安德森(Hurvin Anderson)、 Adam de Boer、德爾芬.德桑(Delphine Desane)、西斯特. 蓋茨(Theaster Gates)、 Jeanne F. Jalandoni、克利斯.歐菲利(Chris Ofili)、Fadekemi Ogunsanya、 Maia Cruz Palileo、 Miguel Angel Payano Jr.、 Paul Anthony Smith、尹莉雯(Livien Yin)與近日在M+博物館引起城中熱話的趙無極。

17.02.71-12.05.76, 1971-76
Oil on canvas
畫展受加納裔英國作家兼國會議員、Kwasi Kwarteng 所著的《帝國的幽靈:英國在現代世界的遺產》(Ghosts of Empire: Britain’s Legacies in the Modern World)啟發,探討因政治、經濟、個人因素而散居於世界各地的當代非洲及亞洲藝術家,如何「以作品說話」,參與關於奴隸制、移民、殖民主義、主權、貿易和帝國主義之對話。

“It Bent Like Ice Under Our Weight: America Land of Promise,
The Priest and the Lava” (2021)
Oil on canvas

“The Clock Tower” (2022)
Flashe and acrylic on canvas
這些對話不僅以畫作的形式呈現,更會有攝影、雕刻、紡織品及各種混合媒介,展現專屬每位藝術家之身份的背景,更是突顯歷史與文化的殘留物無所不在。

“Eye Fi di Tropics #2” (2021)
Picotage on inkjet print, spray paint on museum board, Di-Bond

“My Love, My Sweet Tenderness” (2022)
Oil on canvas, acrylic on birch wood frame

“Carabao Mother” (2021)
Stretched oil on canvas, sewn to machine knitted fabric

“Pond” (2018)
Tar paper
加納裔美國作家兼策展人 Larry Ossei-Mensah 不僅想闡述黑人經歷的細節,亦希望緊貼時事議題、關注包括亞洲人在內的其他社群,是如何面對自己與生俱來的身分。「我認為在香港開始這場對話非常有趣——剖析香港如何形成,以及香港現在正在發生什麼。」是次展覽將分別於香港和倫敦舉行。後者將展出來自諾丁山狂歡節的作品(狂歡節本身源於反抗,最終卻成為一種儀式、慶祝);在倫敦的港人亦不妨看看。

连年久余(上), 2022
Acrylic, oil, foil and plastic on wood
布朗畫廊 -「帝國的幽靈」(Ghosts of Empires)
地址:黃竹坑業發街1號The Factory 201室
日期:2022年3月22日 – 5月14日
倫敦場
地址:12 Brook’s Mews, London W1K 4DG
日期:2022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