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大爆炸 | 連帶摧毀藝文空間
無情的爆炸,不但奪走性命財產,就連一個地方的藝術文化也不放過。
2,750公噸的硝酸銨,一夕間摧毀貝魯特已發展成熟的藝術界 —— 當地多間美術館玻璃碎裂、天花板及牆壁塌陷,包括港口附近的馬爾法畫廊(Marfa Gallery),及正舉辦藝術家巡迴展的塔尼特畫廊(Galerie Tanit)。
震波的漣漪,伸延到周邊的 Saleh Barakat Gallery, Galerie Sfeir Semler, Galerie Janine Rubeiz 等。就連曾為貝魯特60年代文化生活中心、2015年曾作大型修復工程的薩索克博物館(Sursock Museum),好幾件文物與藝術品都受損。
首都與鄰近地區的部分藝文館工作人員,從爆炸發生至今,仍然留在醫院並無回到館舍。
近年黎巴嫩局勢動盪不安。去年10月開始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到今年因美國《凱撒法案》生效致黎巴嫩鎊貶值80%,失業率持續上升、新冠病毒病例增加而醫院不勝負荷等。是次爆炸可能是最後一根稻草。
薩索克博物館館長 Arida 甚至坦言,因美元太貴,他們可能無法負擔展館的維修費用。貝魯特藝術博覽會的創始人 Laure d’Hauteville 覺得,此後要花更長時間,才能重新建立當地人對藝術博覽會的觀念。
有網民整合了當地及國際NGOs的捐款網址,包括紅十字會、明愛、黎巴嫩食物銀行等二十多個團體。
資料來源:The Art Newspaper; Galerie Sfeir Sem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