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才算真正的活著

香港人生活繁忙,在經歷大半年的社會運動後,再到現在人心惶惶的新冠病毒,有多久沒有好好的聆聽一下自己的對現生的感受? 在當今生活物質滿足的生活中,某些時候,靜下來自己一個人獨處時,心靈不免會覺得有那麼一點空虛。我們都真的了解全面的自己嗎?有沒有曾經沒有原因的憂鬱了一整天,然後又因為一件小事而會心一笑? 有沒有曾經想一死了之,但卻因為小事,例如肚子餓而放棄離開的念頭? 抑鬱是否像你生活的一部份,羨慕著別人的快樂?你是否明明過著不錯的生活,但還是感受不到幸福?  如果都是,那麼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一書可能適合係你。

「無所謂,沒有陰影的人,本來就無法理解陽光。」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由一名患有「輕鬱症」的韓國女生白洗嬉所寫,內容記錄她因輕鬱症求醫12週的對話,雖然都是非常瑣碎的內容,但作者把重點放在透過具體情境找出根本原因,而不是一昧地只有開導負面情感,平凡但卻引領讀者一步步思考,帶領讀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作者的文字充滿生命力,令讀者重新傾聽至今被自己所忽略、但發自內心的另一種聲音。在每週的對話結束時,作者更會就該週的問題作出反省,「如比起先想別人的看法,應先照顧自己的感受」、「學會展現自己內心的陰暗面,這樣的我也是我」等等先為自己著想的道理。而作者也在序言解釋,希望和她情況類似的朋友,可以因為看到她的案例而感到安心,世界有人與你的心境感同身受。

「若要幸福,就別害怕承認兩件事實:一是我們總是感到不幸,二是我們的悲傷、痛苦、害怕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些情感是不能被拆開來單獨看待的。」

到底什麼是輕鬱症? 「輕鬱症」(Dysthymia) 與我們普遍認知的「長期抑鬱」根本上分別不大,是抑鬱症的一種,它較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輕微,但一般持續性較長。患者多會反覆地出現沮喪的情緒,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不時感到絕望、缺乏動力、自尊心低及情緒低落;即使在開心的時刻也難以開懷,亦不願與醫生、家人或朋友說出他的病情。若持續忽略輕鬱症的存在,症狀亦會演變成重鬱症,此時稱之為「雙重抑鬱」,因為低落的情緒與重鬱發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重疊。雖然要坦誠確實面對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也不是什麼看完立即病愈的靈丹妙藥,作者目標是不帶私心地走入某位讀者的內心深處;希望在某個深夜中,閱讀此書的係能得到一點點心露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