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大廈之誕生|香港史上最觸目驚心的建築工程
中銀大廈是香港數一數二的著名地標之一,亦曾經一度成為全亞洲最高的摩天大廈,因此對許多港人以至海外人士而言,都對此不會感到陌生。然而,在施工環境複雜難料的年代,你有否曾經思考過這座樓高三百多米、七十層的摩天大廈,最終是如何順利完成建造呢?

美國攝影師David Litz曾在八十年代末,拍攝數十張當年中銀大廈在施工期間的珍貴照片;從多張舊照片可見,當年為中銀大廈施工的工人未有完善的安全配套,他們在烈日炎炎中,行走於猝窄難行的建築鋼材上,甚至需要徒手攀爬進行施工,幕幕讓人膽戰心驚,堪稱香港史上最觸目驚心的建築工程。經過四年多的時間,中銀大廈終在1989年竣工,並於翌年正式啟用。

中銀大廈則是由已故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除了法國羅浮宮的金字塔入口外,中銀大廈便是最為人熟悉的建築作品。貝聿銘以現代主義建築風格而聞名海外,在他設計的中銀大廈中,正正運用他擅長的玻璃、光線和幾何線條作為設計概念,完美演繹現代美學的深度與廣度,使有「現代派設計大師」之稱的貝聿銘再一次得到肯定。

然而,當年中銀大廈落成後曾經在坊間惹起一些爭議;由於中銀大廈外型猶如一把尖刀刺向天空,被指會為香港帶來厄運,但經過一連串化凶為吉的儀式,其展現出的美態使大廈逐漸受到廣大市民接納,而後來中銀大廈的圖案更出現在發行鈔票、郵票、明信片等地方,使中銀大廈最終成為香港標誌性的建築物。


今天崛立於中環三十年的中銀大廈,或許只會令人單純聯想到香港的繁榮與風光,但看過這一幀幀照片後,多代人為香港付出的努力和貢獻,又會否令你霎時流露出對前人的欽佩之情呢?


